关西游记

第一天
3个小时的飞机,两个小时车程。终于到了。
安安静静的京都。
房子还是古旧的样式。
适合配上杨晨的声音《京都的爱》跨越千年的爱。

西武XX 关门很早。之来得及粗略看了下muji。香薰机很不错呢,柑橘的味道闻起来很赞。

在超市的时候,看了番茄的价格,默默得放回去。

寿司5块钱一碟。味道也很不错。

第二天
早上酒店的海景,非常漂亮。沿着湖边稍稍走了一下,挺舒服的。

岚山公园,不大。枫叶红了一部分,阳光作美,风景看上去很不错。拍了很多照片。

金阁寺,寺门和小径很不错。想象一休,小叶子,新佑卫门,也许正在异时空发生这异时空的故事。
有一个夕佳亭。是一个和风的茶室。现在已经不做使用,只做参观。(想象下在这里喝茶,论道,赏夕阳,看金阁寺的画面,一定非常惬意)。

跟着是祗园的花见小路。是现在艺妓仍然会出现的场景。两边都是吃饭的小店,非常有风情。有一家泡芙店,叫牛若丸。(记得是源义经的小名,于是去买了一个)。抹茶和xx交叉的口味,区分不出奶油还是冰淇淋。但是味道挺不错的。(基本全程大家的反应都是,你又在吃)
去的时候,时间比较早,所以其实并没有看到什么。

回来等车的路上,经过一个拜狐狸的神社。据导游解说呢,动机是,我已经把你供作神明了。请你不要来破坏我的家庭。(也是挺有趣的一种观点)

还有一个非常气派的庙门,是xx山的入口。(看的trip advisor的介绍,已经忘记了)

最后的行程就是清水寺了。为了穿上和服,出门的时候比较晚了。将将赶上最后的夕阳。清水寺没有太仔细看。一路拍拍拍了。建在半山中的大舞台,扫了一眼,挺壮观的。

第三天

伏见稻荷神社。千门鸟居,挺震撼的。无奈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。完全拍不到当时在朋友圈看到的空无一人的图片。因为去的当天是11.1,是当地祭拜的日子。所以当地人也非常多。由于时间限制,没有爬到山顶。
神社里面的红,是非常正、非常明亮的红。在中国寺庙,很少见到这么亮的红色。
有正在祈祷的师傅(不知道是不是这么称呼),很虔诚得默默念诵。还有巫女打扮的女孩子。让人想起犬夜叉和阴阳师。

下午去到了奈良。(NARA)。当然是去看小鹿啦。太热情的小鹿让人看着觉得挺吓人的。所以全程在躲小鹿。(想起之前玩支言片语的时候的一组词)
东大寺,是亚洲最大的木制寺庙建筑。确实是非常大,看上去很震撼。两边有长长的回廊。当年的僧人们每天的上早课之前,是否都是经过这长长的回廊到大殿里面呢?

有免费的中文讲解。一个和善的老奶奶,用不太历留的中文讲解了东大寺的历史。寺里面有非常大的佛祖和四大天王的铜像。在寺庙里面求了一个签,末吉,(写着等待的人还未出现)同行的妹子抽到的吉也是如此写着。于是我们说,恩,主动去找就好啦。收在钱包里。

晚上到了大阪城。在停止售票的最后一分钟,买好门票。一口气爬到八楼(累死人了,爬到一半,好像下去做电梯)。半个小时看完了天守阁。那些年看过的大奥,日本战国的时候的故事,丰臣秀吉、织田信长、德川家康,看过的一知半解的东西混在一起。

天守阁现在看来,也还是很漂亮。绿色和金色非常相称。天守阁里面有介绍各种家徽,挺有趣的。还试了一把扭蛋。发现原来扭蛋是要自己组装的啊,从来没试过,所以也不知道呢。也不知道扭到的是什么。回来再看。

大阪城公园非常漂亮,虽然叶子只是红了一点点,但整体上秋衣非常浓,隔着照片也能感受得到。

大阪城回来,试了寿喜锅。还不错。不过甜甜的口味,可能有些人不太习惯吧。

然后就去心斋桥买买买了。心斋桥很繁华,然而结束营业得很早。

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,但是基本把知名景点都逛了个遍。
(只不过有些景点,时间所限,没有停留得那么久)

第四天:
环球影视城。其实这类地方呢,不是我的最爱。去了之后呢,觉得还挺不错的。尤其是蜘蛛侠和哈利波特,非常赞。
蜘蛛侠的排队途中,装扮成警察局的样子,一个个case的信箱,很有感觉。
哈利波特更是非常土豪的,建造了一整个园区。看到的时候,非常震撼。
进去之后,会说话的照片墙做的好逼真哦,真的非常有进入到魔法世界的感觉。
哈利波特的周边也非常赞,买了好多。

过山车非常有创意的,有些是倒着开的。想象一定非常刺激。然而刺激我是拒绝的。

离开的时候,看到呼啸而过的过山车,还有银色的霓虹,在屋顶飞驰而过,很有趣。

晚上地铁+电车,好容易回到难波(晚上吃饭的地方)。(日本的电车和地铁线路图太难看懂了,还好遇到了一个很好人的日本人,帮我们带到电车的入口处。(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看不懂日文,所以无法理解全意)说到理解,google 翻译很好用。成功的翻译了便利店里面的菜单(因为看到了SMAP,想弄明白是什么意思)

还有岚代言的suntory 啤酒,还挺想试的。

晚上吃了两餐,主要是为了蟹道乐。最后给了一个包间,非常赞。味道挺好。遇到一个上海的阿姨,在店里面工作。听口音很像上海的,于是开口询问。聊起来,还和同行的同事祖籍是一个地方的。真实好巧。

小小遗憾:
时间有限,很多地方没有充分的看。有很多的寺庙、博物馆没有来得及看。
团餐其实挺不错的,但也爱自己找东西吃的乐趣。

留待下次的旅程吧。大概还会去日本玩。

关于交通:
1)跟团的好处是,基本不用担心下一站怎么过去。很省心。
2)线路的问题,问酒店工作人员来得最快。酒店有英语流利的工作人员。
3)南航的飞机好颠簸,回程的时候,遇到一点气流,失重了好几次。吓死人。(可能去程上也有,不过去程睡了一路,只是觉得睡得非常不安稳)
4)回来的时候,借了同行的一本《西方古代哲学史》,实在是催眠好书。看得昏昏欲睡。

关于天气:
1)以为需要穿厚外套呢,不过其实还好,一件中度的外套就可以了。
2)大部分的天气都非常给面子。天气很好。
11.3 回家继续写这个故事。

--------
仔细来看,行程挺短暂的。两天来回,有一天在环球影视城,算下来只有2天的游玩时间。

行车途中,导游小邱讲了很多她自己经历的趣闻。其实通过旅行,对一个城市,或者国家的了解是非常少的,触碰到冰山一角而已。即使是导游的听闻,也只是间接的了解。短暂的旅途只是和城市简短的交错和分离。以自己的幻想,去补充城市的印象。比如,对我来说,京都和大阪,就是各种动画、日剧的场景的身临其境。原来存在中影视剧、动漫中的形象,切切实实的看到了。节奏感很强的日语、高中生的校服、杀马特的洗剪吹的发型、出现的地铁和电车、夜归的上班族、上了年纪的司机、熟悉的便利店等等,都真实的出现。补充了对关西执行的印象和想象。

旅行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事情。金阁寺的时候,想象一休的故事。伏见稻荷大社的时候,想象巫女的踪迹。东大寺的场景,想象数千年来的历史变化。通过这些脑补,让旅途变得更加有趣。

就如同环球影城中的项目,让人觉得最赞的是代入感最强的哈利波特和蜘蛛侠。

而想要真正的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,大概是一件挺难的事情。

异国的旅行,让人更有离开现实生活中的感觉。远离熟悉的语言环境。带来更多的游离的感觉。让人能更充分的享受旅行。

(P.S. 总是带各地的卫生巾回国,感觉已经习惯了)

关西游记

月亮和六便士

在看这本书之前,我是完全没有任何预期的。从来没有读过毛姆的其他文章。也不清楚他/她是男是女。对于这本书会是什么题材,也一无所知。(其实看完之后,仍然是一头雾水)所以这完全是一篇流水账。

所以在看书的过程中,不断猜测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。(也算是看书的额外的乐趣)
一开始读的风格呢,以为“我”是女性角色,可能是小说吧。
可是随着文中越来越多注释的出现,诸如画家、诗人、名画等等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,于是意识到,可能是传记。

读到后半段的时候,才突然意识到“我”是一个男性。因为曾经是医学院的学生,被称呼为先生。(到底为什么一开始会认为是女性呢,大概是先入为主的一种极为主观的猜测吧)

然而作为传记,这完全是一本不按常理出牌的传记。主人公所做的事情理由完全不得而知,而片段式的描写,看上去也是无法勾勒出完整的画卷。当然,作者的文笔非常好。读的过程充满想象和乐趣。

在看书的过程中,完全是雷神在《》极速风流 之中的形象。大概james hunt的性格特点和主人公是有相似之处的吧。(因为名字实在太拗口,请允许我一直用主人公称呼吧)

当故事结束的时候,觉得完全不明白。结束得,让人充满了疑问。名字为什么是月亮和六便士?

以及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疑问。

1)主人公最终把他最好的画作烧毁的时候。让人想起一个辩题,美是/不是客观存在。
如果美丽无法被看到,那么是否还会存在呢?
原子被盯着得时候不会动。
2)主人公感情冷漠,无法感知正常人中的一些情绪。和连环杀人凶手多么相似的特性。
3)主人公在创作时,完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表达。不在乎他人是否能懂,怎么评价。艺术是否就是这样的呢
4)提到的那种突然离开常规生活,实现自己心中所想,所需要的勇气。以及永远不后悔的勇气。作者大概是有在赞赏吧。

------- 不知道放在哪段的内容的分割线------/--
看的过程中,想说去找主人公的画作来看下。然而刚去查了豆瓣,才发现这是虚构的小说。

看到最后主人公把自己最好的画作烧毁的时候,让人

月亮和六便士

喜马拉雅天梯

上一次在电影院看纪录片,还是几年前的《海洋》。这次因为看到小飞推荐,看了下评论也还可以,就打算去看。
依然排片特别少。百川影院周六排了非常小的一个厅,票也卖完了。(因为厅实在很小),周日就排了个稍大的厅。大概有一半的上座率。但是观众都很投入。基本上最后放演职人员表的时候,都还一直留着。(看到清影工作室的时候,在猜是清华的吗,果然是)

这部影片很特别的是,最后有长长一串众筹的的人员名单。很多北上广深的人参与了众筹。努力查找,看是否会有熟悉的人名。未果。

电影里面有各种阶段登山的人。有最早的一批,现在已经学校校长。不再登顶。应该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续。所以儿子是好好学习,考高考。

也还有继续上山的。比如桑总,负责后勤和运输。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商业化的看待这件事情。作为一项工作看待。

还有妹子,应该做向导的比较少,主要还是负责后勤。笑得好甜美。

有稍早期的一批向导,其中一个(原谅没记住名字),说会是最后一次上山。因为之前在向导过程中,把氧气让给了队员。自己的身体受了影响。不再适合继续进行。在提及这一段的时候,只是一行文字过去。没有任何渲染。但会让你的心受到震荡。

有新进的批次的向导。有人这次是第一次登顶,比如被校长说是发型像江湖人的桑朵,有仍然没有登顶,负责协助的其他人。对登顶有这憧憬,也有着恐惧。桑朵说,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心情。

收到南坡雪崩15人遇难的消息,他们有担心害怕么?应该有吧。但是仍然说,北坡相对安全。即使出事,也是1,2个。(听到的时候,完全没有觉得安慰啊,少年)

有登山的客户。珠峰对他们是一生一次的事情。所以即使再辛苦,身体有不适,也还是咬牙要上。(向导面对这种,估计很头大)

有寺庙的僧人。其中一座寺庙是世界上最高的寺庙,在海拔7k多米上。僧人说,珠穆朗玛一直是我们的神山。有连花生大师(en,好像不是这么个名字),五圣母(好像也不对)的神迹。他们从来都是守护神山的。然而现在登山变成了一种时尚,成为了象征进步的事情。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。

在登山过程中,向导们会一直祈祷,诵经。
山上的时间,宁静漫长,宗教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想来是必不可少的。

还有刚刚考入登山学校的孩子们。对未来有着模糊的期待。不知未来会怎么样。

珠峰大本营会议的时候,有一个外国人(依然不记得名字)说的特别好。我们不想要任何一个死在山上。不管是中国人,外国人,西藏人,夏尔巴人,都不应该死在这里。

不管是把登山当做什么,一份工作也好,征服也好,人生梦想也好。都希望登山的人,能平安归来。

下面这段和电影不强相关了。

说到登山电影,首先联想到的是《》垂直极限。里面父亲为了孩子,依然割断绳索的场景一直都记在脑海。

在云南的时候,看到过一个纪录片。发生在XX雪山的灾难。几乎没有生还。于是当地人纷纷认为是神山对人类的惩罚。

日本有部纪录片,就是记录这次山难。

《》三杯茶 讲得也是登山和建慈善学校的故事。登山真的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。

喜马拉雅天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