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画像的设计和构建流程

针对APP埋点之后,你将不断收到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数据,为了更好的做用户运营,你需要把原始数据提取成“用户标签”,而用户标签化,即为用户画像的刻画。传统意义的用户画像,可以按生成方式,简单分为三类:

  • 基础属性:根据用户属性上报,直接提取,例如:年龄、性别、地域等人口属性
  • 统计属性:根据用户行为数据,聚类统计,基于一定的概率按时间因子衰减
  • 价值属性:根据多维度特征融合,算法预测,生成各种高潜用户属性,比如付费高潜、流失高潜,一般为概率模型

上述描述的用户画像又怎么生成呢?从数据处理角度看,可以分为三个过程:

  • 基础数据处理,ods层数据建设
  • 画像中间数据ETL,行为偏好数据提取
  • 画像信息宽表建设,用户画像结果数据

把上述步骤继续细化,我们可以得到:
1、用户标签体系设计,技术人员跟业务资深人员,根据业务特点设计用户标签分类,即根据精细化运营目的设计标签
2、埋点数据整理,设计好标签之后,数据开发跟前端开发一起设计埋点数据规范,只有数据埋点完备,用户行为才能完备
3、多源数据拉通,一般不同数据源需要有统一的用户id,比如统一为微信小程序的openid
4、数据融合 ,多种行为数据提取
5、基于规则的标签提取、生成
6、基于聚类分析结果的标签提取
7、基于算法的特征挖掘,画像建模提取
8、多标签合并,多个标签结果合并成统一的宽表
9、标签质量分析、监控,及时发现标签缺失,有效监控标签质量

最后,所有标签只是把用户逐步细化的过程,你还需要一个可以触达用户的系统,你还需要一批可以打动用户的营销策略。只有把用户细分,用合适的策略通过高效的触达渠道,才能达到精准运营的效果。

用户画像的设计和构建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