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亮和六便士

在看这本书之前,我是完全没有任何预期的。从来没有读过毛姆的其他文章。也不清楚他/她是男是女。对于这本书会是什么题材,也一无所知。(其实看完之后,仍然是一头雾水)所以这完全是一篇流水账。

所以在看书的过程中,不断猜测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。(也算是看书的额外的乐趣)
一开始读的风格呢,以为“我”是女性角色,可能是小说吧。
可是随着文中越来越多注释的出现,诸如画家、诗人、名画等等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,于是意识到,可能是传记。

读到后半段的时候,才突然意识到“我”是一个男性。因为曾经是医学院的学生,被称呼为先生。(到底为什么一开始会认为是女性呢,大概是先入为主的一种极为主观的猜测吧)

然而作为传记,这完全是一本不按常理出牌的传记。主人公所做的事情理由完全不得而知,而片段式的描写,看上去也是无法勾勒出完整的画卷。当然,作者的文笔非常好。读的过程充满想象和乐趣。

在看书的过程中,完全是雷神在《》极速风流 之中的形象。大概james hunt的性格特点和主人公是有相似之处的吧。(因为名字实在太拗口,请允许我一直用主人公称呼吧)

当故事结束的时候,觉得完全不明白。结束得,让人充满了疑问。名字为什么是月亮和六便士?

以及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疑问。

1)主人公最终把他最好的画作烧毁的时候。让人想起一个辩题,美是/不是客观存在。
如果美丽无法被看到,那么是否还会存在呢?
原子被盯着得时候不会动。
2)主人公感情冷漠,无法感知正常人中的一些情绪。和连环杀人凶手多么相似的特性。
3)主人公在创作时,完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表达。不在乎他人是否能懂,怎么评价。艺术是否就是这样的呢
4)提到的那种突然离开常规生活,实现自己心中所想,所需要的勇气。以及永远不后悔的勇气。作者大概是有在赞赏吧。

------- 不知道放在哪段的内容的分割线------/--
看的过程中,想说去找主人公的画作来看下。然而刚去查了豆瓣,才发现这是虚构的小说。

看到最后主人公把自己最好的画作烧毁的时候,让人

月亮和六便士

喜马拉雅天梯

上一次在电影院看纪录片,还是几年前的《海洋》。这次因为看到小飞推荐,看了下评论也还可以,就打算去看。
依然排片特别少。百川影院周六排了非常小的一个厅,票也卖完了。(因为厅实在很小),周日就排了个稍大的厅。大概有一半的上座率。但是观众都很投入。基本上最后放演职人员表的时候,都还一直留着。(看到清影工作室的时候,在猜是清华的吗,果然是)

这部影片很特别的是,最后有长长一串众筹的的人员名单。很多北上广深的人参与了众筹。努力查找,看是否会有熟悉的人名。未果。

电影里面有各种阶段登山的人。有最早的一批,现在已经学校校长。不再登顶。应该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续。所以儿子是好好学习,考高考。

也还有继续上山的。比如桑总,负责后勤和运输。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商业化的看待这件事情。作为一项工作看待。

还有妹子,应该做向导的比较少,主要还是负责后勤。笑得好甜美。

有稍早期的一批向导,其中一个(原谅没记住名字),说会是最后一次上山。因为之前在向导过程中,把氧气让给了队员。自己的身体受了影响。不再适合继续进行。在提及这一段的时候,只是一行文字过去。没有任何渲染。但会让你的心受到震荡。

有新进的批次的向导。有人这次是第一次登顶,比如被校长说是发型像江湖人的桑朵,有仍然没有登顶,负责协助的其他人。对登顶有这憧憬,也有着恐惧。桑朵说,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心情。

收到南坡雪崩15人遇难的消息,他们有担心害怕么?应该有吧。但是仍然说,北坡相对安全。即使出事,也是1,2个。(听到的时候,完全没有觉得安慰啊,少年)

有登山的客户。珠峰对他们是一生一次的事情。所以即使再辛苦,身体有不适,也还是咬牙要上。(向导面对这种,估计很头大)

有寺庙的僧人。其中一座寺庙是世界上最高的寺庙,在海拔7k多米上。僧人说,珠穆朗玛一直是我们的神山。有连花生大师(en,好像不是这么个名字),五圣母(好像也不对)的神迹。他们从来都是守护神山的。然而现在登山变成了一种时尚,成为了象征进步的事情。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。

在登山过程中,向导们会一直祈祷,诵经。
山上的时间,宁静漫长,宗教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想来是必不可少的。

还有刚刚考入登山学校的孩子们。对未来有着模糊的期待。不知未来会怎么样。

珠峰大本营会议的时候,有一个外国人(依然不记得名字)说的特别好。我们不想要任何一个死在山上。不管是中国人,外国人,西藏人,夏尔巴人,都不应该死在这里。

不管是把登山当做什么,一份工作也好,征服也好,人生梦想也好。都希望登山的人,能平安归来。

下面这段和电影不强相关了。

说到登山电影,首先联想到的是《》垂直极限。里面父亲为了孩子,依然割断绳索的场景一直都记在脑海。

在云南的时候,看到过一个纪录片。发生在XX雪山的灾难。几乎没有生还。于是当地人纷纷认为是神山对人类的惩罚。

日本有部纪录片,就是记录这次山难。

《》三杯茶 讲得也是登山和建慈善学校的故事。登山真的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。

喜马拉雅天梯

那些年看过的日剧(TBC)

有天中午在豆瓣看到了日剧的推荐,仔细想想,当面也看了很多日剧。决定有时间也来总结下。

  1. 沉睡的森林 主演:木村拓哉
    看的第一部日剧,但是表姐租得DVD。剧情挺阴沉的,当时看得有点。一共12集。然后看了开头,看着看着渐渐睡着了。再醒过来就已经是最后一集了。于是完全看得没头没尾的。但是大概,也理解了剧情。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。
  2. 极道鲜师
    仲间由纪惠主演。其实是个大美女来的,小美老师。一贯的热血、青春。里面的一帮学生,有松本润、小栗旬、小池彻平等等。其实小美和松本润(主要是不记得角色名字了)是有一点点暧昧的,不过只出现了一下下。毕竟还是热血剧来的。
    第二部和第三部也都一直有看。流水的学生,铁打的老师和教头。
    第二部的学生,龟梨和也和赤西仁。当时被KAT-TUN 迷得不要不要的。现在还有他们的这首歌,觉得很好听。real face
    (当时他们出了一本写真集、50+,对高中生来说还是觉得挺贵的)每天路过报刊亭的时候,都投以深深的迷恋的眼神。结果报刊亭的大叔就很好人的借我这本写真集。看完之后还回去。
    第三部的学生,三浦春马。
    后来才发现有SP和电影,不过就没有再看了,偶尔会看看相关的花絮,觉得还挺逗的。
  3. bloody monday
    三浦春马主演的,还有非常帅气的御姐 吉濑美智子。中二少年黑客的故事。让人印象很深刻的是,原来通过电力线也可以连接网络啊。不过感觉工作得越久,计算机、网络等的基本能力退化的越厉害,因为只要有问题,就找IT部门来解决。
那些年看过的日剧(TBC)

silvanas

silvanas,我们在杜马盖地的一家餐馆喝到的酒,很喜欢。
保留了他们家的收据,这样可以看到这道酒到底就什么名字。(然而实际上,现在在办公室,并不记得这个酒的名字)
于是呢,在tripadvisor上找到了。(好东西大家都喜欢)

虽然找到了名字,但是直接搜索反而搜索不到什么结果。(是个女性游戏角色名字)

于是尝试搜索:红酒 苏打水 苹果。dada,结果浮出水面,应该是 “西班牙水果酒”。(sangria)
https://icook.tw/recipes/search?q=Sangria

再用西班牙水果酒去查询,结果就比较多了。

周末要试下。

silvanas

the end of the journey

9.6
早上尽然五点半就醒了,想说那干脆去看日出好了。
酒店对面就是海,一出去看到其实太阳已经升起大半,但是被云层遮住了,非常美。
这个时候的太阳,还很温和,所有一切都蒙上一层金色的薄纱。回头看住的酒店,显得那么可爱。
才五点多,可是已经有不少人在路上跑步,偶尔的tutu奔驰而过,开始鲜活起来的早晨。
失手把浴室的门从外面锁住了,一通折腾。(充满意外的旅程)
留下室友继续捣腾锁,先去买早餐。
拎着早餐回来的路上,有了一点点熟悉和亲切感。这小片路经过了很多次,四四方方的,随意在任何一个路口转弯,总能走到目的地。
矮矮的楼,伸出来的开着不知名的花的藤蔓、树枝,柔和的阳光,一切都很慵懒,随意。
偶尔有一两只跑来跑去的狗和猫。
置身其中,有种很放松的感觉。任时光肆意流逝。

去机场的路上,开tutu的是一位老大爷。车牌号是006。如果tutu车牌是顺序发放的话,应该是最早的一批车吧。
车开得慢慢悠悠的,看着两旁的屋宇、花草、招牌,也许也是因为没有行程要赶了,心情也是极为放松的。

杜马盖地的机场非常小,不到十五分钟,我们就到机场了。
于是在候机室,随手记录下刚刚的心情。
----------

在海里面,最最普通的空气,也能创造很多好玩的体验。
潜岛在水里面做的环状空气气泡,第一次看到的我们觉得很新鲜。
从海底表面也有不断冒气泡上来的,一串串的。但是水族箱一样。拿手戳渐渐变大的泡泡,结果发现,只是变成了2个气泡。

the end of the journey